2,000 萬個標準箱:南沙港創造歷史
12月20日,廣州港南沙港區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2,000萬標箱(20呎標準箱,TEU),樹立了歷史性的里程碑。這一成就使南沙港區躋身中國單個港區年吞吐量突破2000萬標準箱的前三甲。南沙港自 20 年前啟用以來,總吞吐量已超過 2.3 億標準箱。
港口的規模以吞吐量來衡量,港口的實力則以集裝箱吞吐量來體現。達到2,000萬標準箱,標誌著以南沙港為核心的廣州港正向著國際航運樞紐的目標大步前進。這個里程碑加強了粵港澳大灣區(GBA)內的連繫,標誌著廣州港向前邁進了關鍵的一步。

A 更大 廣州港正在崛起,以支持城市的海洋經濟,並將廣州打造成一個具有明顯海洋特色的現代化大都市。
A 更高级 廣州港正抓住機遇,以更高的標準服務中國的改革開放。
A 更強 廣州港肩負著融入廣州大局、服務國家戰略、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使命。
利用海洋:為深水港寫下新的篇章
幾個世紀以來,廣州居民一直將珠江稱為 「大海」。這並不是一個錯誤,而是反映了這個城市長久以來靠海繁榮的夢想。作為中國南方最大的水系,珠江源於三江匯流,流經六省(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江西、湖南)和港澳地區,再經虎門、蕉門、紅旗門等八個河口流入南中國海。豐富的水資源、密集的河網、廣闊的腹地,賦予了廣州天然的航運優勢。
2,000 多年前,廣州港開始了它的世界之旅,從城市的泥城碼頭起航,乘著太平洋的暖風運送茶葉和其他貨物。犀牛和大象等珍奇動物以及稀世珍寶運抵此處,標誌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開始。兩千多年來,廣州港促進了貨物和貿易的不斷流通。
隨著珠江三角洲對外貿易的蓬勃發展,黃埔港的航道已無法容納超大型的集裝箱貨船,阻礙了廣州的貿易增長。解決方案是什麼?廣州決定將龍穴島發展為深水港,以打破瓶頸。

2004 年,轉折點到來了。9 月 28 日,由 4 個 5 萬噸級多用途泊位組成的南沙港一期工程正式投產。這標誌著廣州港從內河港口轉變為真正的深水海港。
南沙港位於大珠三角地區的幾何中心,毗鄰深圳、香港等主要港口,選擇差異化發展。南沙港以東南亞和非洲為發展重心,提升了GBA世界級港口群的服務能力。二十年後的今天,南沙港已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樞紐港、全國最大的內貿集裝箱樞紐港、最大的糧食中轉樞紐港、重要的汽車樞紐港,以及非洲和東南亞航線的主要門戶。
最近,國務院批准了 廣州全域空間總體規劃 (2021-2035)南沙港已經成為廣州 「具有古典魅力和現代活力的世界級城市 」願景的戰略支柱。南沙港已成為廣州實現 「古典魅力與現代活力並存的世界級城市 」願景的戰略支柱。得益於南沙港,廣州搖身一變成為名副其實的 「海洋城市」,實現了擁抱海洋的千年夢想。此外,南沙港正加速形成以廣州港區為中心的世界級港口群。
整合港口與城市:核心問題再探討
港口透過重塑資源配置來影響城市。港口為企業創造了進入全球市場的通道,吸引了工業,推動了貿易,優化了產業結構。港口驅動城市發展 "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在 GBA 的地理尺度上,南沙港拉近了南沙與廣州、深圳甚至香港等核心城市區域的距離。從長遠來看,這將使南沙進一步城市化,同時帶動港口的發展,形成兩者之間的動態關係。在 「廣州南沙空間規劃國際諮詢專家交流會 」上,「一帶一路 」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王繼先特別提到了南沙港與城市之間的相互作用。
港口是天然的樞紐,推動著城市發展和經濟成長。今天,港口已不再局限於貨物裝卸,而是擴展到工業、商業、金融和城市發展功能。過去 20 年來,南沙港已成為泛珠三角地區對外貿易的重要門戶,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它也吸引了國內外的資源,包括資金、人才、貨物、技術和數據。

的 南沙計劃 賦予廣州 「提升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地位 」的使命。廣州港以南沙港為核心,帶動產業集群發展、技術創新和區域協作,充分發揮南沙港的潛力。
南沙的港城融合也深植於廣州的城市規劃之中。多年來,廣州一直奉行 「南拓 」戰略,以南沙港為支點,將城市功能向海洋延伸。南沙港 廣州全域空間總體規劃 (2021-2035) 構想「一帶、三區、一串珍珠」的海洋空間架構,串連沿海產業集群,並將傳統產業鏈向海延伸。
在八月 廣州建設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 (2024-2026) 提出建設廣州港口經濟區。此舉旨在加快發展現代化臨港產業體系,加強港區與重點功能區域的聯繫,將港口交通轉化為經濟增長。
錨定海洋:建立全球貿易走廊
海洋是流動的財富之源。在 90% 的國際貿易依賴海上運輸的世界裡,投資海洋經濟已成為全球城市的共識。
今年 12 月初,經過 22 天、20,000 公里的旅程後,南沙港迎來了今年第一批 「櫻桃快遞 」貨物。如今,南沙港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櫻桃進口港口之一。通過發掘中拉貿易商機,聚焦南美市場,南沙港已成為亞拉貿易新通道上的重要門戶。
除此之外,南沙港還開通了至中亞的國際鐵路貨運服務,將 「海上絲綢之路」 與 「絲綢之路經濟帶」 無縫連接。作為廣州港的核心,南沙正通過優化航線、提升港口服務、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等措施,增強外貿抗風能力,增強全球競爭力。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東盟國家作為拓展海外市場的第一站。南沙港的貿易航線和物流能力與這些計劃完全吻合,"南沙區政協副主席謝小慧說。憑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強大的物流能力,南沙港正帶動廣州和廣州商貿區的對外貿易、工業發展和企業的全球擴張。
例如,全球最大的冰箱出口商廣東豪瑪冰箱股份有限公司於 2004 年開始與南沙港合作,當年出口量為 2,000 標準箱。到 2024 年,這個數字增長了 110 倍,達到 22 萬個標準箱。「對於大型製造企業來說,港口是全球擴張必不可少的生命線,」豪瑪總裁姚友军表示。"南沙港的深水能力、短運輸半徑和低成本在降低物流費用、支持中國製造產品走向全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預計通過南沙港的出口量每年將增長 10-20%。"
近日,廣州東部多式聯運樞紐電子商務轉運中心一期工程正式動工。一旦建成,這將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轉運中心,進一步鞏固廣州機場作為全球物流樞紐的地位。
總結
以 2,000 萬標準箱的里程碑為新的起點,南沙港正推動廣州向全球物流樞紐的目標邁進。港口將海、陸、空、鐵路網絡無縫結合,形成了以南沙為中心,輻射整個泛珠三角區域的綜合商貿物流體系。
隨著廣州借助南沙港拓展其全球貿易通道,該市成為世界級樞紐城市的願景正穩步成形。大海的潮汐永不停息,南沙港對廣州的轉變影響也是如此。